ag凯发国际 访问手机版

《六国论》的原文打印版、对照翻译(苏辙)-ag凯发国际

《六国论》由苏辙创作

题记:

《六国论》是北宋文学家苏辙所写的一篇论,着重探讨了六国当时应采取的自安之计,全文抓住一个“势”字,站得高、看得远,从大处着笔,高谈阔论、说短论长,颇具战国策士纵横捭阖之风。

原文:

六国论

宋代-苏辙

  尝读六国《世家》窃怪天下之诸侯,以五倍之地,十倍之众,发愤西向,以攻山西千里之秦,而不免于死亡。常为之深思远虑,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,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,而见利之浅,且不知天下之势也。
  夫秦之所以与诸侯争天下者,不在齐、楚、燕、赵也,而在韩、魏之郊;诸侯之所与秦争天下者,不在齐、楚、燕、赵也,而在韩、魏之野。秦之有韩、魏,譬如人之有腹心之疾也。韩、魏塞秦之冲,而弊山东之诸侯,故夫天下之所重者,莫如韩、魏也。昔者范睢用于秦而收韩,商鞅用于秦而收魏,昭王未得韩、魏之心,而出兵以攻齐之刚、寿,而范雎以为忧。然则秦之所忌者可以见矣。
  秦之用兵于燕、赵,秦之危事也。越韩过魏,而攻人之国都,燕、赵拒之于前,而韩、魏乘之于后,此危道也。而秦之攻燕、赵,未尝有韩、魏之忧,则韩、魏之附秦故也。夫韩、魏诸侯之障,而使秦人得出入于其间,此岂知天下之势邪!委区区之韩、魏,以当强虎狼之秦,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?韩、魏折而入于秦,然后秦人得通其兵于东诸侯,而使天下偏受其祸。
  夫韩、魏不能独当秦,而天下之诸侯,藉之以蔽其西,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。秦人不敢逾韩、魏以窥齐、楚、燕、赵之国,而齐、楚、燕、赵之国,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。以四无事之国,佐当寇之韩、魏,使韩、魏无东顾之忧,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;以二国委秦,而四国休息于内,以阴助其急,若此,可以应夫无穷,彼秦者将何为哉!不知出此,而乃贪疆埸尺寸之利,背盟败约,以自相屠灭,秦兵未出,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。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,可不悲哉!


    对照翻译:

      尝读六国《世家》窃怪天下之诸侯,以五倍之地,十倍之众,发愤西向,以攻山西千里之秦,而不免于死亡。
      我读过史记中六国世家的故事,内心感到奇怪:全天下的诸侯,凭着比秦国大五倍的土地,多十倍的军队,全心全力向西攻打崤山西边面积千里的秦国,却免不了灭亡。
    常为之深思远虑,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,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,而见利之浅,且不知天下之势也。
    我常为这件事作深远的思考,认为一定有能够用来自求安定的计策,因此我总是怪罪那时候的一些谋臣,在考虑忧患时是这般的粗略,图谋利益时又是那么的肤浅,而且不了解天下的情势啊!
      夫秦之所以与诸侯争天下者,不在齐、楚、燕、赵也,而在韩、魏之郊;
      秦国要和诸侯争夺天下的目标,不是放在齐、楚、燕、赵等地区,而是放在韩、魏的边境上;
    诸侯之所与秦争天下者,不在齐、楚、燕、赵也,而在韩、魏之野。
    诸侯要和秦国争夺天下的目标,也不是放在齐、楚、燕、赵等地区,而是放在韩、魏的边境上。
    秦之有韩、魏,譬如人之有腹心之疾也。
    对秦国来说,韩、魏的存在,就好比人有心腹的疾病一样;
    韩、魏塞秦之冲,而弊山东之诸侯,故夫天下之所重者,莫如韩、魏也。
    韩、魏两国阻碍了秦国出入的要道,却掩护着崤山东边的所有国家,所以全天下特别看重的地区,再也没有比得上韩、魏两国了。
    昔者范睢用于秦而收韩,商鞅用于秦而收魏,昭王未得韩、魏之心,而出兵以攻齐之刚、寿,而范雎以为忧。
    从前范雎被秦国重用,就征服了韩国,商鞅被秦国重用,就征服了魏国,秦昭王在还没获得韩、魏的归心以前,却出兵去攻打齐国的刚、寿一带,范雎就认为是可忧的。
    然则秦之所忌者可以见矣。
    既然这样那么秦国忌惮的事情,就可以看得出来了。
      秦之用兵于燕、赵,秦之危事也。
      秦国要对燕、赵两国动用兵力,这对秦国是危险的事情;
    越韩过魏,而攻人之国都,燕、赵拒之于前,而韩、魏乘之于后,此危道也。
    越过韩、魏两国去攻打人家的国都,燕、赵在前面抵挡它,韩、魏就从后面偷袭他,这是危险的途径啊。
    而秦之攻燕、赵,未尝有韩、魏之忧,则韩、魏之附秦故也。
    可是当秦国去攻打燕、赵时,却不曾有韩、魏的顾虑,就是因为韩、魏归附了秦国的缘故啊。
    夫韩、魏诸侯之障,而使秦人得出入于其间,此岂知天下之势邪!
    韩、魏是诸侯各国的屏障,却让秦国人能够在他们的国境内进出自如,这难道是了解天下的情势吗?
    委区区之韩、魏,以当强虎狼之秦,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?
    任由小小的韩、魏两国,去抵挡像虎狼一般强横的秦国,他们怎能不屈服而归向秦国呢?
    韩、魏折而入于秦,然后秦人得通其兵于东诸侯,而使天下偏受其祸。
    韩、魏一屈服而归向秦国,从此以后秦国人就可以出动军队直达东边各国,而且让全天下到处都遭受到他的祸害。
      夫韩、魏不能独当秦,而天下之诸侯,藉之以蔽其西,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。
      韩、魏是不能单独抵挡秦国的,可是全天下的诸侯,却必须靠着他们去隔开西边的秦国,所以不如亲近韩、魏来抵御秦国。
    秦人不敢逾韩、魏以窥齐、楚、燕、赵之国,而齐、楚、燕、赵之国,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。
    秦国人就不敢跨越韩、魏,来图谋齐、楚、燕、赵四国,然后齐、楚、燕、赵四国,也就因此可以在他们的领域内安定自己的国家了。
    以四无事之国,佐当寇之韩、魏,使韩、魏无东顾之忧,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;
    凭着四个没有战事的国家,协助面临敌寇威胁的韩、魏两国,让韩、魏没有防备东边各国的忧虑,替全天下挺身而出来抵挡秦国军队;
    以二国委秦,而四国休息于内,以阴助其急,若此,可以应夫无穷,彼秦者将何为哉!
    用韩、魏两国对付秦国,其余四国在后方休生养息,来暗中援助他们的急难,像这样就可以源源不绝地应付了,那秦国还能有什么作为呢?
    不知出此,而乃贪疆埸尺寸之利,背盟败约,以自相屠灭,秦兵未出,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。
    诸侯们不知道要采行这种策略,却只贪图边境上些微土地的利益,违背盟誓、毁弃约定,来互相残杀同阵营的人,秦国的军队还没出动,天下的诸侯各国就已经困住自己了。
    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,可不悲哉!
    直到让秦国人能够趁虚而入来并吞了他们的国家,怎不令人悲哀啊!

    注释:


    六国:齐、楚、燕、赵、韩、魏。世家:《史记》记述诸侯王的传记称为世家(农民起义领袖陈涉、儒家创始人孔丘也被列人世家,此属例外)。“六国世家”,即六国诸侯王的传记。
    窃:私下,用作表示个人意见的谦词。
    五倍之地、十倍之众:谓六国与秦相比,有其五倍的土地、十倍的人口。
    山西:古地区名。战国、秦、汉时期,通称崤山或华山以西为山西。这里指崤山以西。
    咎:怪罪。
    疏:粗忽。
    势:大势、形势。
    不在齐、楚、燕、赵:这四国皆远离位于西部的秦国,不与其接壤,故云。
    而在韩、魏之郊:韩国疆土有今山西东南部和河南中部,介于秦、楚、魏三国之间,为军事上必争之地。故云秦吞六国,首先战事当发生在“韩、魏之郊”。郊,邑外为郊野。周制,离都城五十里为近郊,百里为远郊。后泛指城外、野外。与下句“韩、魏之野”,的“野”,同义,都是田野、国土的意思。
    塞:阻塞,挡住。
    冲:要冲,军事要道。
    蔽山东之诸侯:遮蔽了崤山以东的各诸侯国。
    范雎:字叔,战国时魏人。后入秦说秦昭王,他曾劝说昭王:“天下无变则已,天下有变,其为秦患者孰大于韩乎?王不如收韩。”(《史记·范雎蔡泽列传》)收韩,收服韩国。
    商鞅:也叫卫鞅,卫国贵族,公孙氏。后入秦,劝说孝王伐魏,“秦之与魏,譬若人之有腹心疾,非魏并秦,即秦并魏······孝公以为然。使卫鞍将而伐魏······尽破之以归秦。”魏惠王恐,“乃使使割河西之地献于秦以和。”(《史记·商君列传》)故云“用于秦而收魏”。
    “昭王未得韩魏之心”三句:范雌说秦王曰:“夫稚侯越韩、魏而攻齐纲寿,非计也。少出师,则不足以伤齐;多出师,则害于秦。······越人之国而攻可乎?其于计疏矣。······王不如远交而近攻。得寸,则王之寸也;得尺,亦王之尺也。今释此而远攻,不亦缪乎!”(《史记·范雎蔡泽列传》)刚,故刚城,今山东省宁阳县。寿,今山东省郓城县。
    乘:乘势攻击。
    附:依附。
    障:屏璋。
    委:托付。
    区区:小,少。
    当:抵当。
    折:损折。
    东诸侯:山东的诸侯,这里指齐、楚、燕、赵。
    摈(bìn):排除。
    完:全,这里指保全国家的完整。
    寇:敌寇,侵略者,这里指秦国。
    出身:献身。
    “以二国”三句:意谓用韩、魏二国的力量共同对付秦国,齐楚燕赵四国则可在后方休养生息,并且暗地帮助韩、魏二国的急需之物。阴助,暗中帮助。
    疆埸(yì):边界。
    背盟败约:即“背败盟约。背,背弃。败,破坏。
    自相屠灭:指六国间自相残杀。
    伺其隙:窥侧着六国疲困的可乘之机。

苏辙相关作品
      与可以墨为竹,视之良竹也。   客见而惊焉,曰:“今夫受命于天,赋刑于地。...
    北方天王有狂子,只知拜佛不拜父。 佛知其愚难教语,宝塔令父左手举。 儿来见佛头...
    相携话别郑原上,共道长途怕雪泥。 归骑还寻大梁陌,行人已度古崤西。 曾为县吏民...
      离别一何久,七度过中秋。去年东武今夕,明月不胜愁。岂意彭城山下,同泛清河古...
      太尉执事:辙生好为文,思之至深。以为文者气之所形,然文不可以学而能,气可以...
    打印版文档下载
您一定感兴趣的合集(推荐)
苏辙(宋代)

苏辙(1039年3月18日 -1112年10月25日),字子由,一字同叔,晚号颍滨遗老,别名苏文定、苏颍滨、苏黄门、小苏,眉州眉山(今属四川)人。北宋文学

六国论图片
ag凯发国际 www.cngwzj.com icp备案: 
古文投稿ag凯发国际的联系方式 邮箱:cngwzj@foxmail.com 本站非赢利组织,为个人网站,所有内容仅供学习和交流,如无意间侵权,请联系告知,立马删除。
网站地图